返回ChemicalBook首页>CAS数据库列表>37326-33-3

37326-33-3

中文名称 透明质酸酶
英文名称 Hyaluronidase
CAS 37326-33-3
分子式 NULL
更新日期 2024/05/31 14:22:23
37326-33-3 结构式 37326-33-3 结构式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玻糖酸酶
透明糖酶
玻璃酸梅
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酶I-S
透明质酸酶IV-S
透明质酸酶(羊源)
透明质酸酶(羊睾丸)
透明质酸酶(+4℃)
透明质酸酶(-20℃)
英文别名
Hydase
EC 4.2.99.1
EC 3.2.1.35
Hyalosidase
ovinetestes
Neopermease
EC: 3.2.1.35
EC: 3.1.2.35
IUB: 3.2.1.35
HYALURONIDASE
所属类别
生物化学品: 生化试剂: 酶

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性状白色或浅黄色絮状冻干物,无臭,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最适pH值4.5-6.0。稳定性:冻干物于4℃保存一年活力无明显下降;42℃条件下,加热60min活力不变;100℃加热5min保留80%活力;低浓度水溶液易失活,加入NaCl可增加其稳定性;遇热易变质。抑制剂有重金属离子(Cu2+、 HR<2+、Fe<3+、Mn<2+、Zn<2+)、酸性有机染料、胆盐、多聚阴离子和高分子量的多聚糖如硫酸软骨素B、肝素、硫酸乙酰肝素;激活剂为多聚阳离子。1%水溶液在280nm处吸收系数为8。透明质酸酶主要是水解透明质酸中的N-乙酰-β-D-葡糖胺和D-葡糖醛酸之间的β-1,4-键,产生四糖残基,不释放单糖,酶反应:透明质酸+H2O═寡聚糖。
储存条件−20°C
溶解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丙酮和无水乙醇
形态powder
颜色yellow-brown

安全数据

危险性符号(GHS)
GHS08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描述H334
安全说明22-24/25
WGK Germany3
海关编码35079090

制备方法

方法1
以羊睾丸为原料,将乙酸提取液用硫酸铵初步沉淀,经透析后再次用硫酸铵、乙醇分级沉淀,精制后得产品。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硫酸铵

应用领域

参考质量标准
酶活力300U/mg(单位定义:38℃,透明质酸和酶保温5min条件下,测定600nm处吸光度的下降,1U=1U.S.P/National Formulary),硫酸盐、热源、酪氨酸等杂质含量合格。

常见问题列表

玻尿酸溶解酶
玻尿酸溶解酶可以说是玻尿酸的“解药”! 玻尿酸溶解酶又称为透明质酸酶或“注射用玻尿酸酶”,是一种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玻尿酸溶解酶属于天然酶,其对透明质酸具有水解作用:(消除不适合部位的注射物,消除过量注射透明质酸导致的肿块,消除率达90%)。
溶栓作用
透明质酸酶是一种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透明质酸为组织基质中具有限制水分及其它细胞外物质扩散作用的成分),可用于人体能暂时降低细胞间质的粘性,促使皮下输液、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是一种重要的药物扩散剂。临床上,常将它用作药物渗透剂,促进药物的吸收,以及促进手术与创伤后局部水肿或血肿消散。
在水解透明质酸方面,临床研究表明,在栓塞的血管周围进行透明质酸酶注射是有效的。所以,透明质酸酶是可以用于血管栓塞的治疗的。另外,透明质酸酶对于未交联的透明质酸反应最佳,数分钟内可将其分解殆尽,但其对于交联的透明质酸则需要较长时间。此外,双相的透明质酸比较容易被水解,而单相的则相对困难,因为前者为颗粒状,更容易和溶解酶结合,后者则为团状,比较不易和溶解酶充分接触。
透明质酸酶纯化方案
透明质酸酶也叫玻璃酸酶。其可以降低组织黏度,提高毛细血管和组织的通透性,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扩散,是一种重要的药物扩散剂。牛羊睾丸中提取的透明质酸酶与顶体酶混合存在。目前国内提纯该酶主要是传统的盐析方法,提纯纯度不高。生物分离介质作为纯化技术的新技术和新趋势,不仅生物相容性好,而且提纯精度高,可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牛羊睾丸中的透明质酸酶分子量是6.1×104,为酸性蛋白酶,pI<7.0。最适pH值4.0~7.5。顶体蛋白酶是中性蛋白酶,pI=7.0。可以用DEAE Bio-sep FF弱阴离子交换介质进行纯化。在pH=7.0时透明质酸酶带负电荷,顶体蛋白酶不带电荷。顶体蛋白酶不带电荷,不被介质吸附,在上样过程中流穿出来。透明质酸酶带负电荷被介质吸附,再用高盐浓度的缓冲液洗脱下来,从而达到两个酶分离纯化的目的。
"37326-33-3" 相关产品信息
9067-32-7 9030-21-1 14542-93-9 2999-46-4 39687-95-1 7188-38-7 36635-61-7 2769-64-4 64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