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ChemicalBook首页>CAS数据库列表>8047-24-3

8047-24-3

中文名称 香荚兰豆酊
英文名称 Vanilla tincture
CAS 8047-24-3
8047-24-3 结构式 8047-24-3 结构式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香荚兰豆酊
英文别名
VANILLA TINCTURE
Vanilla tincture USP/EP/BP
所属类别
香精与香料:天然香料

物理化学性质

气味 (Odor)at 100.00 %. sweet vanilla toffee woody
香型vanilla

安全数据

危险性符号(GHS)
GHS07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描述H317

常见问题列表

天然香料
香荚兰豆酊是一种天然香荚兰豆酊剂香料,由兰科植物香子兰的果实制得,具清甜的豆香,有很好的香草奶油气息。主要成分是香兰素,还有大茴香醛、大茴香醇、大茴香酸等。香荚兰豆产于墨西哥、马达加斯加、留尼汪、印尼等地,我国也有引种。将未完全成熟的香子兰果经水浸、热晒、发酵、烘干等工艺制成深棕色香荚兰豆,再用乙醇浸制成酊剂。香荚兰豆酊主要用于巧克力、糖果、调味剂和烟草用,在高级香水、香粉、香精中也应用它。药用用作芳香剂。其美好的天然风味是人造香兰素所无可比拟的。
香荚兰豆酊为我国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应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冷饮、糕饼、糖果、烟和酒用香精。
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瑶瑶编辑整理。
性状
香荚兰豆酊为浅棕色液体,有清甜的豆香和膏香味,能赋予食品豆香味。
香荚兰
香荚兰又称香子兰,英文名称为Vanilla planifolia Andrews,属兰科 (Orchidaceae) 香子兰属。多年生攀缘籐木,长10~25 m。叶互生,近无柄,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长8.5~25 cm,宽2.5~8 cm。总状花序,腋生,由20朵以上花组成,绿色或绿黄色;萼和花瓣窄倒披针形,唇瓣窄,喇叭状,短小,具小圆齿裂片。蒴果,三角形,长5~8cm。
原产地与栽培区域:香荚兰原产于墨西哥。1960年从印度尼西亚引入我国,先后在福建厦门、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栽培。 世界上主要栽培区在马达加斯加、塔希提岛、科摩罗、留尼汪、印度尼亚西、塞舌尔、毛里求斯、瓜德罗普岛等热带国家,其中马达加斯加占世界产量80%。
生长习性:香荚兰是热带植物,生长期要求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但一年内要求有两个月的干旱期,以促使定期开花。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相对湿度80%左右和70%的光照。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香荚兰只能从土壤吸收很少养分,主要的养分由表层的腐殖土供应,但在瘠薄、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只要有较厚的覆盖物,也能生长良好。在厦门地区1月正值少雨期,香荚兰从1月下旬至3月上旬抽生花芽,3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开花期,从开花到荚果成熟约需一年的时间。香荚兰荚果的芳香物质,主要成分有香兰素、丙烯醛、香兰酸、3,4-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等。主要用作糖果、巧克力、冰淇淋、卷烟等香精。
香荚兰花
图1为香荚兰花
香荚兰豆酊制备方法
香荚兰豆酊为香荚兰豆的乙醇提取液,主要含有香兰素、大茴香醛、大茴酸、洋茉莉醛和羟基苯甲醛等。
香荚兰豆酊为香荚兰豆经发酵,再用乙醇提取而得。在发酵过程中,应防止荚果发霉和变质,一旦发现有发霉的荚果,就应取出分别处理。香荚兰豆过95℃热水,擦除表面水后打包,在干燥室内发酵,然后开包晾干、陈放,用乙醇提取,提取液经过滤、浓缩即得香荚兰豆酊。
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添加剂中文名称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
添加剂功能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
最大允许残留量(g/kg)
香荚兰豆酊
食品
食品用香料
用于配制香精的各香料成分不得超过在GB 2760中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和最大允许残留量
"8047-24-3" 相关产品信息
121-33-5 645-96-5 7188-38-7 2769-64-4 36635-61-7 14542-93-9 39687-95-1 299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