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ChemicalBook首页>CAS数据库列表>946578-00-3

946578-00-3

中文名称 氟啶虫胺腈
英文名称 Sulfoxaflor
CAS 946578-00-3
分子式 C10H10F3N3OS
分子量 277.27
MOL 文件 946578-00-3.mol
更新日期 2024/06/03 09:50:31
946578-00-3 结构式 946578-00-3 结构式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砜虫啶
啶虫胺腈
氟啶虫胺腈
砜虫啶/氟啶虫胺腈
亚胺 -15N,98%)
氟啶虫胺腈,1000PPM
磺草胺(氰基 -13C,99%
氟啶虫胺腈溶液, 100PPM
氟啶虫胺腈,1MG/ML甲醇溶液
氟啶虫胺腈溶液, 1000PPM
英文别名
GF 2032
GF 2372
XDE 208
13c,98%)
Sulfoxaflo
-SULFANONE
Sulfoxaflor
Transform 50 WG
Sulfoxaflor 50%WDG
Sulfoxaflor solution
所属类别
化学农药原药:有机氯杀虫剂

物理化学性质

沸点363.8±52.0 °C(Predicted)
密度1.34±0.1 g/cm3(Predicted)
溶解度二氯甲烷(少许)、DMSO(少许)、甲醇(少许)
形态固体
颜色白色至灰白色
LogP1.259 (est)

安全数据

危险性符号(GHS)
GHS07,GHS09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描述H302-H410

常见问题列表

杀虫剂
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于2010年11月2日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世界农药会议上公布的防治吸汁类害虫的磺酰亚胺类新杀虫剂,其化学名称为[1-6-(三氟甲基)吡啶-3-基]乙基]-λ4-巯基氨腈),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胆碱受体内独特的结合位点),可经叶、茎、根吸收而进人植物体内,且与其他化学类别的 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具有高效、广谱、安全、快速、残效期长等特点。用于棉花、油菜、果树、大豆、水果、小粒谷物、蔬菜、水稻、草坪和观赏植物防治如蚜虫、盲蝽、蝽象、粉虱、蚧壳虫、飞虱、某些木虱、蓟马等多种刺吸式害虫,能有效防治对烟碱类、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刺吸式害虫,是害虫综合防治方面的优选药剂。
理化性质
密度为1.5378 g/cm3(19.7 ℃),熔点112.9 ℃,沸点363.8 ℃(760 mmHg),闪点173.8 ℃。蒸气压:25 ℃时,2.5×10-6Pa(1.9×10-8mmHg);20 ℃时1.4×10-6Pa(1.1×10-8mmHg)。水中溶解度(20 ℃,99.7%纯度):pH=5时,1 380 mg/L;pH=7时,570 mg/L;pH=9时,550 mg/L。有机溶剂中溶解度(g/L,20 ℃):甲醇93.1,丙酮217,对二甲苯0.743,1,2-二氯乙烷39,乙酸乙酯95.2,正庚烷0.000 242,正辛醇1.66。有机溶剂中的光降解速率大小顺序为乙腈>甲醇>正己烷>丙酮。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外观为白色颗粒状固体,稍有味道,pH值为5~9;在54 ℃下热贮14 d稳定。
作用机理
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通过激活烟碱型乙酞胆碱受体内独特的结合位点而发挥其杀虫功能。氟啶虫胺腈可经叶、茎、根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能有效防治刺吸式害虫。
制备方法
1.以3-氯甲基-6-(三氟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其与甲硫醇钠反应生成3-[1-(甲硫基)甲基]-6(三氟甲基)吡啶(化合物A);化合物A和胺腈在碘苯二乙酯中反应生成甲基[1-(2-三氟甲基吡啶-5-基)乙基-N-氰基]硫亚胺(化合物B);化合物B再经过氧化及甲基化2步反应得到氟啶虫胺腈。
氟啶虫胺腈的合成路线1
图1为氟啶虫胺腈的合成路线
2.三氟乙酸酐与乙烯基乙醚反应生成1,1,1-三氟甲基-2-氧代-4-乙氧基-3-丁烯(化合物C);巴豆醛与甲硫醇钠反应制得3-甲硫基丁醛(化合物D),化合物D再与二甲胺生成1-(N,N-二甲基)-3-甲硫基-1-丁烯(化合物E)。化合物C与化合物E反应生成3-[1-(甲硫基)乙基]-6(三氟甲基)吡啶(化合物F),化合物F与单腈胺反应生成甲基[1-(2-三氟甲基吡啶-5-基)乙基]-N-氰基硫亚胺(化合物G),化合物G进一步氧化得到氟啶虫胺腈。
氟啶虫胺腈的合成路线2
图2为氟啶虫胺腈的合成路线
3.首先巴豆醛与甲硫醇钠反应生成3-甲硫基丁醛(化合物H);化合物H与四氢吡咯反应得到1-四氢吡咯-3-甲硫基-1-丁烯(化合物I);化合物I与4-氯-4-乙氧基-1,1,1-三氟-2-丁酮反应生成3-[1-(甲硫基)乙基]-6(三氟甲基)吡啶(化合物F)。其与单腈胺反应生成甲基[1-(2-三氟甲基吡啶-5-基)乙基]-N-氰基硫亚胺(化合物G),再经氧化得到氟啶虫胺腈。
氟啶虫胺腈的合成路线3
图3为氟啶虫胺腈的合成路线
4.首先丁醛与吡咯反应生成1-四氢吡咯-1-丁烯(化合物J),化合物J与1-乙氧基-4,4,4-三氟-1-丁烯反应生成5-乙基-2-(三氟甲基)吡啶(化合物K)。化合物K再经溴化得到5-(1-溴乙基)-2-(三氟甲基)吡啶(化合物L),其与甲硫醇钠反应生成3-[1-(甲硫基)乙基]-6(三氟甲基) 吡啶(化合物F),产物化合物F与单腈胺反应生成甲基[1-(2-三氟甲基吡啶-5-基)乙基]-N-氰基硫亚胺(化合物G),最后氧化得到氟啶虫胺腈。
氟啶虫胺腈的合成路线4
图4为氟啶虫胺腈的合成路线
应用
用于棉花、油菜、果树、大豆、水果、小粒谷物、蔬菜、水稻、草坪和观赏植物防治如蚜虫、盲蝽、蝽象、粉虱、蚧壳虫、飞虱、某些木虱、蓟马等多种刺吸式害虫,能有效防治对烟碱类、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刺吸式害虫,是害虫综合防治方面的优选药剂。
有关氟啶虫胺腈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用途等是由Chemicalbook的丁红编辑整理。(2015-12-21)
毒性
氟啶虫胺腈原药急性经口LD50:雌大鼠1000 mg/kg,雄大鼠1405mg/kg;原药急性经皮LD50:大鼠(雌/雄)>5000 mg/kg;制剂急性经口LD50>2000 mg/kg。
"946578-00-3" 相关产品信息
161050-58-4 82657-04-3 139968-49-3 519-02-8 91465-08-6 138261-41-3 123312-89-0 187166-40-1 14816-18-3 1563-66-2 153719-23-4 175013-18-0 219714-96-2 907204-31-3 165252-70-0 272451-65-7 15806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