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calBook
English   Japanese   Germany   Korea

茶叶提取物

茶叶提取物, 144207-58-9, 结构式
茶叶提取物
CAS号:
144207-58-9
英文名:
Tea extract
英文别名:
Tea extract;theogallinin;[1,1'-Biphenyl]-2-carboxylic acid, 6'-[(2R,3R)-3,4-dihydro-5,7-dihydroxy-3-[(3,4,5-trihydroxybenzoyl)oxy]-2H-1-benzopyran-2-yl]-2',3',4,4',5,6-hexahydroxy-, (1R,2R,3R,5S)-5-carboxy-2,3,5-trihydroxycyclohexyl ester, (1R)- (9CI)
中文名:
茶叶提取物
中文别名:
茶叶提取物
CBNumber:
CB71870946
分子式:
C36H32O21
分子量:
800.63
MOL File:
144207-58-9.mol

茶叶提取物化学性质

安全信息

茶叶提取物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植物提取物

茶叶提取物是茶叶的水提物或醇提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茶多酚(tea polyphenols)、茶氨酸(L-theanine)、生物碱、茶多糖、茶皂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等。具有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癌症、提神醒脑、调脂助消化等功能。临床常用于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等证。
茶叶是中国传统饮料。以茶树的芽叶、嫩稍加工而成。原产我国。相传4700多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本草》)。古代制茶方法简单。3000多年前为晒干法,公元3世纪始制饼茶,8世纪创制炒青和蒸青,16世纪发明红茶。世界各国制茶技术均由中国传入。公元9世纪传入日本,公元19世纪后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俄国等。欧洲饮茶习俗16世纪学自中国。各国茶的名称亦由汉语音译。我国古籍早就记载饮茶有益。

基源

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O.ktze的芽叶。
【别名】山茶、绿茶、茗、苦荼、蔎、腊茶、茶芽、芽茶、细茶、酪奴。
【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植物形态

呈卷曲状或细条形,有的呈破碎片。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绿茶和红茶等。绿茶呈暗绿色,红茶呈棕红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0.5~2.4cm,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上表面光滑,下表面有短柔毛;叶柄短。体轻,质脆。
茶叶
图1为茶叶

化学成分

多酚类:包括黄烷醇类(儿茶素类)、4-羟基黄烷醇类、黄酮类、花青素类和酚酸类。黄烷醇类是多酚的主体,约占80%,包括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少量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 GC)等。黄酮类有槲皮素、山柰酚、黄酮醇没食子酸酯类等。
花色素类:花青素、叶绿素、叶黄素及胡萝卜素等。
生物碱类:主要为咖啡因(Caffeine,1%~5%)和少量的茶碱(Theophylline)、可可豆碱(Theobromine)、黄嘌呤(Xanthine)。
三萜类: 茶皂醇E(Theasapogenol E)、茶叶皂苷 (Theafolisaponin)等。
蛋白质和氨基酸: 茶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等, 以及水解酶、蛋白酶、磷酸化酶、氧化还原酶等。
糖类: 纤维素、淀粉、果胶等。
芳香物质: 庚烯醇、庚烯醛、青草醇、苯甲醇等。
结构式
图2为结构式

药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茶多酚可直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茶多酚结构中富含酚羟基,可提供活泼氢使自由基灭活,而本身被氧化形成的自由基由于含邻苯二酚结构,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茶多酚是供氢的自由基抑制剂。茶多酚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螯合金属离子的反应、激活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
2.杀菌抗菌、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构
茶叶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许多对人有害的细菌种类如金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等有杀菌和抑制作用。茶多酚对人体肠道中许多有益的细菌如双歧杆菌有促进生长和增殖的功效,而这些细菌在肠道中不仅可产生许多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并可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
3.抗病毒作用
茶叶儿茶素对流感病毒A、B有抑制作用;EGCG和ECG,即使在0.01~0.02mg/ml的低浓度下,对艾滋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4.降脂减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儿茶素,特别是EGCG,能抑制细胞中胆固醇的合成,具有降低血液中LDL胆固醇和提高HDL胆固醇的功效。前者有促进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后者则有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5.降压作用
茶叶儿茶素类特别是ECG和EGCG对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有明显地抑制作用。
6.健齿防龋作用
80年代末期的研究发现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是茶叶防龋作用的最重要的有效物质。
7.其他作用
茶叶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还有抗辐射作用、抗过敏作用、增强免疫机能,预防衰老等。

提取分离

咖啡碱的提取与分离
图3为咖啡碱的提取与分离

鉴别

性状鉴别
呈卷曲状或细条形,有的呈破碎片。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绿茶和红茶等。绿茶呈暗绿色,红茶呈棕红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0.5~2.4cm,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上表面光滑,下表面有短柔毛;叶柄短。体轻,质脆。气清香,味微涩、苦。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上表皮细胞外角质层较厚,下表皮细胞垂周壁上有纹孔。叶肉组织不等面型; 栅栏组织2列细胞,不通过中脉。中脉维管束浅槽形,外韧式,其外有环列的中柱鞘纤维。中脉部位下表皮内侧有厚角细胞。薄壁组织及韧皮部含草酸钙簇晶。薄壁组织内散列有多分枝的石细胞,壁厚而木化,有纹孔。本信息是由Chemicalbook的秋桃编辑整理。(2015-09-14)

临床功效

茶叶苦甘、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嗜睡、心烦口渴、食积痰滞和痢疾等。
茶叶提取物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癌抗突变、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杀灭体内有害病菌、抗病毒、预防糖尿病、防龋齿等作用。

应用概况

茶叶提取物在医药保健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制剂有茶多酚胶囊等, 用于白细胞减少症的有茶汁型片剂 (系由绿茶的沸水提取物制成), 用于咽喉发炎等症的茶多酚含片等;在医疗保健方面有各种保健茶如预防电视辐射的电视茶、减肥茶等;在化妆品方面有茶多酚防晒霜、茶多酚护肤霜、茶多酚清凉浴露以及茶制除臭剂、防龋药用牙膏等。在国外, 已用绿茶提取物制成了各种不同规格的单复方制剂, 如法国Arkopharma公司和生产的液体袋泡茶, 用作食欲抑制剂用于减肥。

茶叶提取物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


茶叶提取物 生产厂家

全球有 10家供应商   茶叶提取物国内生产厂家
供应商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国家产品数优势度
泰安市嘉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127280945 285424065@qq.com 中国 9980 55
 

144207-58-9, 茶叶提取物 相关搜索:

  • Natural Plant Extract
  • 植物提取物
  • C36H32O21
  • 茶叶提取物
  • 144207-58-9
  • [1,1'-Biphenyl]-2-carboxylic acid, 6'-[(2R,3R)-3,4-dihydro-5,7-dihydroxy-3-[(3,4,5-trihydroxybenzoyl)oxy]-2H-1-benzopyran-2-yl]-2',3',4,4',5,6-hexahydroxy-, (1R,2R,3R,5S)-5-carboxy-2,3,5-trihydroxycyclohexyl ester, (1R)- (9CI)
  • theogallinin
  • Tea extract
Copyright 2016 © ChemicalBoo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