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他唑的作用机制与药理研究

2022/4/28 11:46:56

西洛他唑(Cilostazol)为一种喹啉衍生类药物,可用于缓解周边动脉阻塞患者的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商品名为普达锭(Pletaal)。与其他类似物常造成郁血性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提升相似的是,西洛他唑似乎会增加糖尿病人的心衰竭住院几率。

作用机制

西洛他唑属于选择性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使cAMP的量增加。当cAMP增加之后,蛋白激酶A(PKA)转为活化态的比例会提升,进而抑制血小板的凝集。PKA同时也可以预防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活化,抑制平滑肌的收缩,使血管能够扩张。

西洛他唑的药理研究

1、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

西洛他唑的抗血小板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PDE Ⅲ活性,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不相同,可起到互补作用,减少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发生率。

2、降血脂作用

西洛他唑被证明可以降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水平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试验表明,西洛他唑可以显著改善间歇性跛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西洛他唑( 0. 2 g /d) 12 周后,TG 下降约 15%,HDL 增加约 10%,但其对总胆固醇(TC) 及低密度脂蛋白(LDL) 水平无明显影响。

西洛他唑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

1、治疗外周血管疾病

西洛他唑自上市以来就被推荐用于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Geng 等的 Meta 分析中发现,西洛他唑对糖尿病患者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作用更加明显。

2、预防 PCI 术后支架再狭窄及血栓形成金属裸支架(BMS)

尤其是药物涂层支架(DES) 在冠心病领域中的应用,显著降低了 PCI 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但也增加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阿司匹林联合 P2Y12 受体拮抗剂( 如氯吡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 PCI 术后预防支架内再狭窄以及预防血栓形成及减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标准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其安全性和疗效在一系列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得到 ESC、AHA、中国等众多指南推荐,具有广泛的适应证。然而,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以及缺血性事件风险明显增高。由于西洛他唑独特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在预防支架内再狭窄以及预防血栓形成具有重要

3、 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目前认为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血管狭窄及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血栓形成等,血小板聚集被认为是该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是脑卒中治疗重要的基本法则。

结局与展望

西洛他唑于 1998 年在日本首次上市,大型循证医学证实西洛他唑在外周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继而在 1999 年成为美国市场上个获得作为治疗该适应证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西洛他唑作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抑制剂,有抗动脉血栓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可以调节血脂及扩张动脉血管,起到稳定斑块作用。在治疗外周血管疾病、预防 PCI 术后支架再狭窄及血栓形成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有具有广泛应用,更适合于阿司匹林抵抗或不能耐受者,尤其对亚裔人群,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涂强,曹政. 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7,25(199), 06 111-115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11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