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杀菌素的作用机制

2023/3/2 13:12:19 作者:谷雨

多杀菌素类杀虫剂——多杀菌素 (spinosad) 和乙基多杀菌素 (spinetoram) 作为重要的生物源杀虫剂,既对靶标害虫具有快速、高效的触杀和胃毒活性,又具有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应用广泛。

SPINOSAD.jpg

性质

多杀菌素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和一般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反,多杀菌素没有抑菌活性,却有杀虫活性。纯的多杀菌素为白色或浅灰白色的固体结晶,带有一种类似于轻微陈腐泥土的气味,是85%~88%的多杀菌素A组份和12%~15%的多杀菌素D组份的混合物。

作用机制

多杀菌素有着新颖独特作用机制。与一般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不同,多杀菌素对害虫具有快速的触杀胃毒活性,是一种高效的神经毒剂,通过强烈刺激害虫的神经系统,引起害虫肌肉收缩、衰竭。害虫随之出现颤抖、麻痹等症状。最终,害虫因为长时间的兴奋过度而死亡 ; 此外,多杀菌素还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由于多个靶标的存在,其杀虫活性可能被进一步加强 。

多杀菌素又名多杀霉素(Spinosad)是在多刺甘蔗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无公害高效生物杀虫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研究者发现该菌可以产生杀虫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

用途

多杀菌素是从土壤中分离出的细菌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的发酵产物,属大环内酯类杀虫剂,于1997年被商品化,广泛用于棉花等超过150种作物上的鳞翅目和双翅目以及叶蝉、蜘蛛螨、跳蚤和虱子等害虫防治,尤其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好。乙基多杀菌素是以多杀菌素类杀虫剂为原料开发的一种半合成的杀虫剂。与多杀菌素相比,乙基多杀菌素具有更好的杀虫活性、更广的杀虫谱及更好的环境兼容性,其于2007年上市,已被登记用于多种农作物上的鳞翅目、双翅目和蓟马等害虫的防治。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1204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多杀菌素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