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醇的生物合成方法

2023/12/5 10:07:56 作者:云霄

紫苏醇是一种性质稳定、不易挥发、耐热耐酸的单体香料,在工业生产、食品生产、农业生产中具备广泛的用途。此外,紫苏醇在医疗中也有独到的治疗效果,可用于降低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并在胰腺癌、乳腺癌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癌作用,目前国外已进入了临床阶段。

紫苏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

在自然界中,紫苏醇是植物甲醛戊酸代谢途径中产生的单萜化合物,通常以游离或酯的形式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理论上,紫苏醇可采用有机溶剂或超临界CO2萃取等方法从天然植物精油中提取。但因植物精油中紫苏醇含量太低、不易分离,导致成本过高而不能大量生产。

化学合成与生物转化

李谦和等则采用以天然存在的单萜烯为起始原料,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紫苏醇,但因反应温度高、氧化剂剧毒、产物复杂且产率低等原因,同样也不能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现今,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改造目标分子的天然生产物种或设计异源合成途径提供了可能。同时生物转化反应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无毒、环境友好等优势,且转化所得到的产物通常具有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所以生物转化法用于合成紫苏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966年,科学家Dhavalikar等首次报道了假单胞菌Pseudomonad转化柠檬烯的方法,发现该细菌可以将D-柠檬烯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转化合成紫苏醇。通过产物结构鉴定,发现Pseudomonad转化反应是在柠檬烯的第7位碳原子上进行羟基化,从而得到紫苏醇。然而紫苏醇会被该菌进一步氧化成紫苏醛、紫苏酸,接着进行β-氧化,最终发生降解。

此后诸多研究证实了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Bacillus能够利用柠檬烯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转化得到紫苏醇。1998年,van der Werf等报道了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DCL14能以柠檬烯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合成紫苏醇,但不同于Bacillus和Pseudomonad,该菌不会对紫苏醇发生进一步氧化反应。此外采用生物转化的方法,也可将柠檬烯转化合成光学活性的紫苏醇,转化作用是通过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的细胞色素P450烷烃羟化酶(Cytochrome P450 alkane hydroxylase,P450)在L-柠檬烯的7位羟化生成L-紫苏醇。

秦泽华,张汝兵,郁建平研究了以工程大肠杆菌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合成紫苏醇的方法[1]。首先在大肠杆菌中构建来源于粪肠球菌的MVA代谢途径合成柠檬烯,随后柠檬烯通过细胞色素P450烷烃羟化酶的羟基化转化为紫苏醇。然后将构建的紫苏醇合成菌株在摇瓶发酵条件下进行优化,研究发现工程大肠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MVA代谢途径可合成约50.12 mg/L的紫苏醇。本研究构建合成紫苏醇的MVA代谢途径也可用于其他萜类化合物的合成,为今后生物法合成萜类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大肠杆菌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合成紫苏醇. [J].生物工程学报, 2018, 34(5):9.DOI:10.13345/j.cjb.170472.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161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紫苏醇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