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氯化铅的方法

2024/2/29 8:58:58 作者:飞斯

背景及概述

氯化铅,又称二氯化铅(PbCl2)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的白色固体。它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白色粉末,密度为5.3-5.8克/厘米。摩氏硬度为1.5-2。溶解度为 0.99 g/100 mL (20 °C)。像其他铅化合物一样,接触氯化铅可能会引起铅中毒。 

氯化铅的性状图.png

图1 氯化铅的性状图

制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中低品位氧化锌矿和氧化锌、氧化铅共生矿制备氯化铅的方法,具体涉及异极矿、菱锌矿、硅锌矿和氧化锌、氧化铅共生矿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1]制备氯化铅和硫酸锌的方法,其中记载“将锌矿磨细至80μm以下,与硫酸铵均匀混合。由于锌矿与硫酸铵进行化学反应的程度与磨细后的锌矿大小和加入硫酸铵的量以及后续工艺有关,所以为了提高氯化铅的产量,本发明通过以下来实现:

将锌矿磨细至35-60μm以下,与硫酸铵均匀混合。加入硫酸铵的量为氧化锌矿中的锌、铁、铝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硫酸铵理论值的1~2倍,焙烧温度为350℃~600℃,时间为1h~3h ;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用硫酸吸收,再返回焙烧工序。焙烧好的熟料用水溶出,液固质量比为2.5:1~7:1,溶出过程中进行搅拌,溶出时间为0.5h~3h,温度为40℃~130℃,溶出结束后过滤。熟料溶出渣用200g/L的NaC1溶液浸出,浸出温度为28-49℃,搅拌浸出时间为30min-1h,用盐酸调节溶液pH= 1~2,渣中的Pb从PbS04转化为PbC12;浸出后所得滤液浓缩,冷却结晶析出PbCl2晶体,NaCl溶液返回浸出工序,实现循环利用。优选将锌矿磨细至40μm;优选加入硫酸铵的量为氧化锌矿中的锌、铁、铝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硫酸铵理论值的1.6倍;优选焙烤温度为530℃;优选焙烤时间为2.5h;优选液固质量比为3.4:1;溶出时间为2.6h;浸出温度为33℃;搅拌浸出时间为45miin,从而具体地提高了氯化铅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ZL201210093594.6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165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氯化铅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