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茱萸内酯醇的药理作用

2020/10/18 17:56:53

背景及概述[1]

穆茱萸内酯醇属于醇类衍生物,其是存在于吴茱萸果实中的一种化合物,可用作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穆茱萸内酯醇也可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品、食品或保健品,其可以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发挥抗肿瘤活性。

药理作用[1]

一、吴茱萸内酯醇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抑制作用

使用HDACs试剂盒测试吴茱萸内酯醇对HDACs的抑制活性,以SAHA为阳性对照药。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在测试板中每孔加入牛血清白蛋白、HDAC荧光底物、HDACs酶(HDAC1、HDAC6、HDAC8)和不同浓度(1×10-10、1×10-9、1×10-8、1×10-7、1×10-6、1×10-5mol·L-1)的待测化合物。将测试板在37℃下反应30min后,每孔再加入HDAC Developer,并继续在37℃下放置15min,使用酶标仪在359nm和440nm波长测定每孔的荧光值,然后对各药物浓度数值对各浓度下的荧光值作线性回归得剂量-效应方程,依此计算出吴茱萸内酯醇和SAHA的IC50值。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吴茱萸内酯醇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吴茱萸内酯醇的抗肿瘤活性

选取胃癌BGC-3、肺癌A549和肝癌HepG2细胞为测试细胞株,以SAHA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法对吴茱萸内酯醇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

取对数生长期的测试细胞株悬浮于含10%胎牛血清的无酚红DMEM培养基中,铺至96孔培养板中。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弃去原培养液,加入100μL的含有测试药物的培养液(浓度梯度为1×10-8、1×10-7、1×10-6、1×10-5、1×10-4mol·L-1)培养3天后,每孔加入30μL5mg·mL-1MTT,在培养箱中继续孵育4h,然后每孔加入100μL二甲亚砜溶解,使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测定每孔的吸收度值,分析实验结果,并计算出IC50。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吴茱萸内酯醇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

主要参考资料

[1] CN201810071278.6 吴茱萸内酯醇用作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用途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143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穆茱萸内酯醇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