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连翘酯苷的作用

2020/2/21 8:02:26

背景及概述[1][2]

连翘为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是常用药材,传统以果实入药,但民间调查显示,连翘叶有消除便秘,预防感冒,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国内己有研究者对连翘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利用连翘叶制成茶叶作为滋补调理饮料应用。连翘叶常作为保健茶使用,化学研究证明,叶子中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如连翘苷、异连翘酯苷的含量远高于连翘果实。

连翘苷和异连翘酯苷是国家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连翘质量控制指标成分。异连翘酯苷有较好的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真菌以及活性氧;在医药和食品领域作为天然药物、天然防腐剂、天然抗氧化剂均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理化性质及结构[1]

异连翘酯苷为咖啡酸的衍生物,分子结构中具有酯键和糖苷键,在酸、碱和高温条件下不稳定,易引起分解产生咖啡酸、D-葡萄糖、L-鼠李糖和一次级苷。因而在加工含有连翘的中成药时,加工条件稍有不当,就有可能使异连翘酯苷分解。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虽然异连翘酯苷在连翘叶、壳及芯中含量都很高,但在检测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成药时只检出咖啡酸,未检出异连翘酯苷,可能在加工过程中异连翘酯苷已发生了水解。


异连翘酯苷

应用[3]

1.抗菌作用

王宏军等研究发现异连翘酯苷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冯淑怡等发现异连翘酯苷在小(0.25g/kg)、中(0.5g/kg)、大(1.0g/kg)3个剂量组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均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且相同剂量下对大鼠酵母发热模型和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异连翘酯苷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所致的感染有很好的对抗作用,可能与其抗内毒素的作用相关。

2.抗病毒作用

α干扰素(IFN-α)是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细胞增殖的蛋白质,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抗病毒蛋白,诱导细胞产生降解病毒mRNA的蛋白激酶,干扰翻译过程,从而抑制病毒。毛东有等发现异连翘酯苷能够诱导小鼠产生IFN-α,并在48h达到最高。

胡克杰等通过体外试验研究显示,异连翘酯苷对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和7型、柯萨奇病毒B组3型和7型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能诱生人外周血白细胞中IFN-α,达到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同其抗病毒、抑菌作用。马元元等通过将不同浓度的异连翘酯苷分别作用于感染PCV2的小鼠模型后,研究其对IFN-α和抗病毒蛋白Mx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连翘酯苷能显著上调IFN-α和Mx1的表达,并在给予高剂量药物后12h发挥显著的抗病毒作用。

3.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异连翘酯苷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氧(·OH、H2O2和O2-)的能力,并且其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对肝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异连翘酯苷具有很强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刘金等发现异连翘酯苷对·OH引发的DNA损伤有保护作用。

4.利胆作用

杨美兰等通过采用胆管引流法,观察异连翘酯苷对正常麻醉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并分别测定胆汁中主要成分。实验结果显示异连翘酯苷可显著增加麻醉大鼠胆汁的流量,呈现比较明显的量效关系,但对胆汁成分影响不明显。表明异连翘酯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5.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作用

弹性蛋白酶是一种水解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中性粒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具有降解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多种蛋白质的能力,体内弹性蛋白酶过多可能是导致肺气肿的主要原因。张立伟等以琼脂扩散测定法研究异连翘酯苷对猪胰弹性蛋白酶(PP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异连翘酯苷对弹性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并随着异连翘酯苷浓度的增加对弹性蛋白酶抑制作用加强。

6.免疫调节作用

LiuDL等通过实验发现forsythosideA能显著促进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提示其具有增强免疫作用。

7.松弛血管作用

从连翘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血管松弛作用的成分是异连翘酯苷,其松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其对NE所致血管收缩的抑制作用部分与阻滞受体激活钙通道(ROC)有关。综上所述,异连翘酯苷的药理作用比较广泛,主要药理活性是抗菌、抑制病毒等作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并且我国连翘资源非常丰富,异连翘酯苷在连翘中的含量也较高。在抗生素滥用,重大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的当前,异连翘酯苷具有十分良好的研究前景,尤其在新药开发方面具有更加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价值。

制备 [2]

(1)提取

将40g连翘叶粉碎至50目,用1000mL体积浓度为55%的乙醇70℃浸提50分钟,连翘叶与乙醇的料液比为1:25g/mL,过滤,滤渣再加入800mL体积浓度为55%的乙醇70℃浸提50分钟,合并2次的浸提液,静置12小时,过滤,55℃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浓缩液665mL,按照每100mL浓缩液中添加5mL无水乙醇的量向浓缩液中加入33.25mL无水乙醇,室温静置12小时,过滤,得到连翘叶提取液。

(2)树脂分离

将连翘叶提取液通过72g体积为2.6cm(直径)×25cm(柱高)的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连翘叶与AB‑8大孔吸附树脂的质量比为1﹕1.8,用1000mL水洗杂质,用725mL体积浓度为30%的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2BV/h,得到馏分Ⅰ,用700mL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2BV/h,得到馏分Ⅱ。

(3)沉淀分离

将馏分Ⅰ5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馏分Ⅰ浓缩液70mL,室温静置至沉淀物与水层分离,沉淀物为0.282g芦丁粗品,水层为70mL异连翘酯苷粗提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2次,回收正丁醇,余液在50℃烘箱干燥,得到4.76g异连翘酯苷粗品;将馏分Ⅱ5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馏分Ⅱ浓缩液70mL,室温静置,分离沉淀得到0.735g连翘苷粗品。

(4)纯化

将0.735g连翘苷粗品和0.282g芦丁粗品分别用无水乙醇重结晶3次,干燥,得到纯度95%的0.128g连翘苷和94%的0.149g芦丁;将4.76g异连翘酯苷粗品用8cm(直径)×50cm(柱高)的C18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用体积浓度为30%的甲醇溶解粗品,用3倍反相硅胶柱柱床体积的浓度为30%的甲醇平衡,用体积浓度为40%的甲醇洗脱,经薄层层析法确定,当洗脱到7000mL时开始收集异连翘酯苷A洗脱峰,收集体积为3360mL,38℃减压浓缩回收甲醇,余液冷冻干燥,得2.557g纯度为93%的异连翘酯苷。

主要参考资料

[1] 周伟, 狄留庆, 毕肖林, 陈乐天, & 杜秋. (2010). 在体肠循环法研究连翘酯苷a的肠吸收机制. 药学学报(11), 1373-1378.

[2] 张炜, 杨继斌, & 张汉明. (1999). Hplc法测定感冒退热颗粒(冲剂)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 中草药, 30(4), 268-270.

[3] 曲欢欢, 翟西峰, 李白雪, & 孙文基. (2008). 连翘不同部位中连翘酯苷和连翘苷的含量分析. 药物分析杂志, 15(3), 382-385.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266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异连翘酯苷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